作者:董福興
Apple TV在美國已經出貨許久,Sony採用Google TV系統的電視與羅技的機上盒也已經面市。從科技新聞上看這些消息令人興奮,不過,這些以美國為中心所發展的結合電視與雲端內容的產品到了臺灣時,我們是否能享有相同的服務與使用體驗呢?這篇文章將由內容、操作性、價格三方面來檢視這些產品,提供讀者判斷的標準來決定是否有必要、以及何時才是將這些產品迎回家中的好時機。
◎Apple TV與Google TV差別在哪裡?
Google TV打出的口號是「Web meets TV, TV meets Web.」,在美國,各種網路內容串流服務的發達已經到了臺灣無法想像的境界,想看電影,有Netflix,想看影集,有Hulu。Amazon等也有提供Pay Per View付費觀看的服務,各個頻道甚至直接將內容提供串流。使用者電視螢幕上播放的內容已經多半不是來自有線電視、衛星電視,而是來自網路,著名的科技雜誌Wired甚至製作封面故事計算出花費來鼓勵讀者退租有線電視、轉向使用網路服務。Google TV就是這樣狀況下因應而生的產品。
Google TV是個作業系統,能夠以機上盒或者內建於電視的方式連結有線、衛星電視訊號源、並且讓電腦具備上網功能來收看網路服務的內容。透過Google TV的搜尋介面尋找「怪醫豪斯(House M.D.)」時,你能從電子節目表找到播放頻道與時段、也能找到Amazon.com的隨選視訊,要是有訂閱Hulu.com的服務,也能即時收看。同時還有YouTube上的惡搞片段,Podcast等等網路內容...簡而言之,Google TV就是利用Google搜尋功能,讓你電視、網路視訊內容一把抓的產品。同時還能運行為Google TV打造的Android程式,像是觀看體育賽事時能同時看到選手資料、過往紀錄;觀看線上購物時能夠看到產品詳細資料等等功能。
新改款的Apple TV則沒有Google TV一般包山包海的野心。過往的Apple TV內建硬碟、網路、CPU,本身就是一台低規格的Mac,價格不便宜,也沒多少人願意購買,Steve Jobs甚至說它是個「嗜好(Hobby)」。但是新的Apple TV定價僅美金$99元,沒有內建硬碟,採用與iPad、iPhone 4相同的A4晶片,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將影音內容透過網路傳到電視、音響上播放的設備。你能做的,就是在iTunes Store有提供電影、影集租借的國家,以每集電影美金$3.99、影集$0.99的價格透過網路收看720p HD品質的串流視訊,付費後30天內可收看,播放後24小時後過期。你也可以用它來看NetFlix上的電影,以及YouTube、Flickr上的影片、照片...就是這麼簡單。
◎內容比一比:Google TV殘一半,Apple TV勝出!
Google TV最大的問題就是:它是針對美國網路串流視訊服務的發達而出現。而電視影集、電影授權機制非常複雜,不僅限定區域,同時限定媒體載具。目前Hulu、Netflix等服務僅限於美國國內觀看,在台灣想要開啟時,就會因為IP位置而被擋下來、無法收看。並且我們也沒有方便的電子節目表機制,除非你使用Dish HD衛星電視、或者數位電視,不然是無法搜尋到節目播放頻道與時段的。
假設Google TV登陸台灣,也許中華電信MOD、ELTA頻道會為它推出可運行的App,而壹電視更是樂觀其成,畢竟在NCC阻擋之下,網路是唯一的突破口。但不管怎麼看,內容方面是大幅受限的。要是你懂英文,也許網路上大量、多數的影音PodCast還能提供你不少內容;但縮減到中文內容,可真的是少之又少。
台灣時常談數位內容產業,但一來受限於伺服器端的費用:想要提供影音串流服務,就算版權談妥,但高額的流量費用,大概只有壹傳媒這種大媒體集團或者中華電信之類的電信商可以負擔,各家想做視訊串流,一調查費用大概就打退堂鼓了。另外是電信法、廣電法層層限制下,不僅讓內容想要跨平台呈現都有問題,限制黨政軍層層抵擋的條款更讓有著資源的大集團統統無法跨入。NCC不點頭、立法院不修法,台灣的Google TV就總是殘一半。當然啦,要是PPStream出個App在Google TV上,應該狀況就會不同。
相對之下,Apple TV儘管在台灣,還是提供完整的內容。只要你將地區指定為「美國」,配合iTunes儲值卡使用,影集、電影照樣可以串流收看。而在給iPad、iPhone使用的iOS 4.2推出後,你更能將這些設備上看到一半的影片、聽到一半的音樂,透過AirPlay功能,以無線網路串流到Apple TV上播放,也能將Mac中的影片、音樂、照片等等如法炮製。
除了Netflix服務無法於台灣播放外,Apple TV比較沒有地區限制,雖然租借的串流影片沒有中文字幕,但至少,它可以當作結合iPad、iPhone、Mac的無限串流視訊盒使用。
◎操作性比一比:Google TV果然還是複雜,Apple TV簡單得多
電視遙控器,只要有開關、音量、換台鍵,任何老少都能輕易上手。然而Google TV為了搜尋、點選網頁畫面,預設是使用鍵盤滑鼠作為操作工具。筆者在日本Google舉辦的媒體活動時看到無線鍵盤、滑鼠的大陣仗時曾嚇了一跳,詢問Google開發團隊操作問題時,對方的回應是:「Sony、Logitech等硬體生產者會做出合適的遙控器。」但是實際上,我們看到的是Sony做出一個極為複雜的遙控器,和目前電視遙控器可是差得太多。相對之下,Apple TV的遙控器可就簡單多了。
不過既然Android手機與iPhone如此風行,使用Apple TV和Google TV的人也是相同的一群使用者,那麼用手機上的App來操控如何?Android上的確有Google TV遙控器這款App,就介面看來是簡單得多。同時Android手機也可以將目前播放的YouTube影片傳到Google TV上觀看,與Apple TV不同的是:Apple TV是串流內容,Google TV僅是傳送網址。Google TV唯一直覺、易用的操控方式就是利用Android上的語音辨識功能直接用說的輸入關鍵字、傳送到Google TV中搜尋。
不過,Apple也推出稱為Remote的iPhone/iPad App,同時能夠控制Mac上的iTunes播放,也能讓iPhone、iPad成為Apple TV遙控器。一比較之下,還是Apple在產品整合上略勝一籌。但從Android手機發展的歷程來看,Google推出的產品一開始絕對不是最好用、最完整的,只要市場有著一定的接受度,慢慢就會改進到更為理想的型態。這段時間中,台灣的網路內容服務大概還沒辦法跟上,等到Google TV在台灣推出時,易用性的問題大概也會有較好的解決方案。
◎最後,是一翻兩瞪眼的價格。
Google TV雖然是Google提供的開放、免費軟體平台,但是要運作還是要有硬體支援,採用Intel Atom CPU、支援802.11n網路的背後,等於在電視中加入了一台HTPC,機上盒也就是一台HTPC,目前美國的價格是:
• Logitech Revue機上盒加鍵盤:$299.99(約台幣9,000元)
• Sony NSX-24GT1(24”):$599.99(約台幣18,000元)
• Sony NSX-32GT1(32”):$799.99(約台幣24,000元)
• Sony NSX-40GT1(40”):$999.99(約台幣30,000元)
• Sony NSX-46GT1(46”):$1,399.99(約台幣42,000元)
• Sony NSZ-GT1(藍光播放器兼機上盒):$399.99(約台幣12,000元)
而Apple TV則是$99元(約台幣3,000元)。整體看來,就算不透過Apple TV租借美國iTunes Store上的影集、電影,用來作家中電視、音響的串流播放器也不算差,3,000元的價格也不貴。不過Google TV無論是羅技的Revue或者Sony的NSZ-GT1,萬元上下的價格都不是能馬上買得下手的價格。反而電視從24吋到46吋都不算貴,尤其掛上Sony的品質保證。
所以,如果你已經有iPad、iPhone以及Mac,想要透過AirPlay讓影片、音樂能夠藉由Apple TV登上你的電視、音響,那無論何時都是購買Apple TV的好時機,況且價格也不算太貴。
但Google TV對於台灣的消費者來說可真的就是遙遙無期了。一方面是內容缺乏的問題不知道要到幾年後才會解決(再說一次,PPStream或對岸的隨選視訊網站推出Google TV App又是另外一回事),另一方面是與其購買Google TV的機上盒也好、具備藍光播放器的機種也好,都不如等到目前電視壽命盡了,換一台時直接換上內建Google TV的電視來的好。
只是就和Android手機一樣,開放的特質配合台灣的技術力、對岸同為中文使用者的廣大可能性,說不定很快就會有著各式各樣的內容(先不管合不合法)支援;也會有著價格更為低廉的機上盒可供選擇,值得繼續觀察。
(作者為3C雜誌技術主編,主跑Apple與Google產品,喜歡把玩第一手發表產品,藉此觀察未來科技趨勢。)
《相關文章》 ◇別忘了孩子也有隱私權